发表时间: 2019-07-12 16:00:49
作者: 深圳市广格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
品牌集中度低+信息化程度低+渠道成本高,软装行业变革需求迫切。
软装,从概念出现到形成行业只不过是短短十余年。无论是软装行业从无到有,还是软装行业的从小到大,背后的核心动力便是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国人对于家居空间的需求,从早期的注重功能性,变得越来越强调装饰性,软装行业由此迎来了蔚然勃兴的10年。
软装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过去的产品形态以“家纺”为主,渠道形态则以分散在家居卖场、临街商铺的窗帘店为主。因此,对于大大小小的家纺企业而言,过去十余年一直关注的都是B端市场,在C端并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因此诸如欧派、索菲亚这类自带品牌优势和流量优势的跨界军团,难免会让很多家纺企业产生很强的危机感。
与此同时,由于以窗帘为主打的软装产品,生产的流程十分繁杂,自动化程度比较低,不仅限制了企业的规模扩张,也让家纺行业在行业巨头面前缺少存在感。据了解,目前占比较高的中型家纺企业,年销售额大多在5000万左右,不能像定制家具企业那样借助大规模柔性化生产来提升生产效能和形成成本优势。
此外,由于窗帘企业过去大多只卖布,对于在终端开窗帘店的小B而言,不仅要解决开店揽客的问题,还必须解决量尺、设计、成功加工和安装的问题,运营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出厂价20元/米的布,到了小B手里哪怕加价3到4倍出售,很多小B依然很难赚钱。
不过,步入2018年,对于家纺行业而言,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以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为代表的定制巨头,纷纷切入包括窗帘在内的软装市场,传言以顾家为代表的成品家具品牌,也在谋求将窗帘整合到各自的整体家居体系之中。跨界抢食者的增多,要求家纺企业必须通过转型谋求更好的应对。
另一方面,随着80、90和00后消费群体的崛起,对于软装产品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以H&M、无印良品、ZARA为代表的快时尚品牌,切入家居领域并受到了年青一代消费群体的热烈追捧。受此影响,少数对市场变换更为敏锐的家纺企业,开始积极谋求产品定位与终端模式的变革,以便在下一个风口来临前提前卡位。